第244章 溪溪与竹笙的战争(1 / 2)

重燃青葱时代 蜜汁姬 5084 字 1个月前

第243章 溪溪与竹笙的战争

殷江是钱江省最大的河流「钱江」的一条支脉,也是殷江区内唯一一条水系,地区名称便由此而来。

沿着东北-西南走向的殷江,一路往北行驶,便会逐渐远离附一中旁边的宁山,彻底进入城郊结合部。

事实上,放在二三十年前的时候,宁山以北的绝大部分地区,全都是城郊结合部,被南边的人称作乡下地方。

那时候宁山隧道还没有打通,两边的盘山公路也没有修建,殷江区还叫宁山县,而且还不包括北面这块地方。

在北面这边,都是以村为单位的下属集体。

这个时期,想要从南走到北,要麽顺着殷江坐船下行,要麽就只能从东南方向通往长宁市的高速路下去。

然后一直走羊肠小道,农村土路,才能来到宁山北部这块地方。

直到盘山公路的开通,宁山隧道的打通,彻底打开了南北通衢,也盘活了宁山以北的这一块地区的经济发展。

背靠着宁山的一些本土资源,以及靠近殷江水源的地理优势,宁山北面很快就从大片农田野地,拔地而起一座座的现代工厂。

包括李家村在内的一些农村人,也顺应着这股时代浪潮,摇身一变,走入工厂,走进城市,也迈入了新的人生阶段。

与此同时,在世纪初的玉航市行政区划改革中,他们也成为了这个时代的幸运儿,直接就成为了玉航市殷江区的一员。

距离宁山以北大约十几公里的李家村,就是李国鸿和应志诚的老家,从小长到大的地方。

开车跟在应志诚的奥迪后面,李国鸿看着周边刚刚兴建起来的大马路,忍不住感慨道:

「李珞,溪溪,你们看看。」

「去年咱们从这条路走的时候,这边还没拓宽呢,当时还是石子路。」

「看看现在,这马路整的。」

「一年功夫就大变样儿了。」

林秀红看向车窗外,也是不禁感叹:「这边竟然也开始建房子了?真有人住吗?」

「谁说不是呢,都不知道什麽人在买。」李国鸿啧啧出声,「不过自从宁山北面围绕钱江大学开发出服务业之后,一大片原先的工业厂房全都要往北迁。」

「上次我哥他们来咱们家吃饭,李稻不是提起过吗?」

「他现在整的那个工厂,被政府划了一块新的地方,要求整体搬迁呢,估计就是在这一块附近。」

「有了工厂,就有工人,也就有了人流量,这一带的房子也好卖了。」

「要是到时候地铁能一路通到钱江大学那边,说不定再往后过几年十几年,还能一路打通到这边来呢。」

听着老爸说的话,坐在后排的李珞倒是怔了怔,旋即失笑,没想到老爸的嗅觉还挺灵敏。

不过想要看到地铁通往这边,那得是十多年之后的事情了,现在还早得很。

「感觉现在这马路畅通之后,咱们回老家都快很多啊。」李国鸿开着车,瞅了眼时间,「咱们从家里出发才九点多,这会儿刚十来分钟,就已经到这边了,估摸着也就二十多分钟就能到村里。」

以往都得要三四十分钟,才能一路颠簸回去。

现在随着殷江区持续的沿着殷江往北发展,交通先行的政策支持之下,来往已经是越来越便捷了。

没过多久,李珞他们就远远望见了李家村的轮廓。

说是李家村,但其实如今已经看不出多少「村子」的样貌。

从村口红墙绿瓦的围墙大门开车驶入主干道,沿街便是两排气派的联排小别墅,家家户户都是四楼的高度。

自从07年那阵,宁山以北为了响应国家美好城市建设工程的号召,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乡村拆迁工作。

李家村便赫然在列。

大概从11年落地完成入户后,每家每户基本都分到了至少一户小别墅。

像是李珞爷爷家里人口子女多的,更是一口气分到了三户。

爷爷奶奶一套,大伯家里一套,入赘到李家的大姑父家里也有一套。

唯一遗憾的就是,当初送最小的儿子入城学习,李珞的爷爷到处托关系,把李国鸿的户籍迁到了殷江区,变成了城市户口。

那会儿的城市户口可比农村户口吃香,林秀红家里也是因为看中李国鸿这个城市户口,才松口把女儿嫁进李家来。

只不过后面谁都没想到,钱江省的农村建设越做越好,在拆迁潮持续不断地背景之下,反倒是农村户口越来越吃香了。

这不得不说也是一种命运,让李国鸿一家和农村的这套小别墅擦肩而过。

好在这半年多下来,家里的儿子出息了,李国鸿倒是放下了对这套小别墅的执念。

否则放到以前的话,每次开车回乡下,李国鸿都免不得要唠叨一阵,提起这段往事,话里话外都是遗憾。

李珞爷爷家的房子,坐落在李家村8排8户,非常吉利的一个数字。

而应禅溪的爷爷家,正好就在隔壁8排7户。

这边当初建造别墅的时候,搞的是联排,每两户算一栋,上二楼的户外走廊都是共用一个。

从中间上去,往左边就是应禅溪家的二楼,往右边就是李珞家。

再往右边看,8排9户跟10户,就是大伯李国儒家,以及大姑丈一家。

而在院子前的窄街对面,就是李珞二爷爷和三爷爷他们家,加起来也有个四五户。

围在一起,便形成了一个他们小李家的家族环境。

跟着应志诚的车子驶入院子里,李国鸿把车停稳后,李珞便和应禅溪开门下车。

「爷爷!奶奶!应爷爷好!」

一下车,李珞便露齿一笑,朝几位老人家问好。

旁边的应禅溪也跟着甜甜的问候。

和应禅溪的妈妈一样,她奶奶也在很早的时候就去世了。

而且不像李家这边人丁兴旺,应爷爷膝下就应志诚一个儿子。

平日里也是受李珞家诸多照拂,才能在村子里一个人维持正常生活。

这也算是应志诚跟李国鸿关系一直很要好的一个原因。

那边的应志诚也下车后,朝李珞的爷爷奶奶打了声招呼,便打开车子的后备箱,开始往外面倒腾年货。